我们共同编织着世界

2013年1月起出发,一个名叫保罗·萨洛佩克的记者开始环球徒步,全程3.4万公里,计划耗时十年。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,这场慢速旅行、深度报道令人侧目。跟随保罗的脚步,我们从埃塞俄比亚出发,跟随石器时代第一批人类的脚步走出非洲,穿过红海到达中东开启圣地之旅,在塞浦路斯、土耳其、阿塞拜疆见证秋日战争。2016年春季以来,他穿越里海,行至哈萨克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,眼下,丝绸之路的旅程仍在进展中。

在古代,“丝绸之路”并不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路。就连“丝绸之路”这个词,也是迟至1877年才由德国人冯·李希霍芬提出来。丝绸之路并非66 号公路那样,是一条轨迹明确、贯穿大陆的高速公路。正如比尔·波特所说:“它只是过路商队留下的动物骨骸和粪便所形成的小路。一场沙尘暴过后,小路消失得无影无踪,直到下一个商队再踩出另外一条小路。这些小路穿过世界上最荒凉的地方,从一个绿洲到达另一个绿洲。走这条路要穿越漫天的风沙和炙人的热浪,历经种种诡异,这是只有疯子和被流放者才走的畏途。我不知道自己算哪类人。”

几千年间,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,他们穿越崇山峻岭,跋山涉水,将中国的四大发明、丝绸、茶叶、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地,也把世界各地的特色物产传入中国。除了商贸往来,这条路网也是全球著名的东西方宗教、艺术、语言和新技术交流融合的大动脉,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虽然,在程度上古代的跨地域融合无法与如今的全球互联互通相提并论,但如果没有始于数千年前、长期持续的交流,没有“丝绸之路“把沿途的这些地方连成网络,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大不一样。

就这个意义而言,你会更加认可保罗的观点:丝绸之路与其说是一条路,不如说是一张网,是一个想法,是全球化的原型。隐藏于丝绸之路路网背后的是,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和流动,人们才能在遥远的聚居地之间建立联系,只有通过思想、艺术和人群本身的交流和互动,人类才能得到繁荣和发展。

我们共同编织着世界——或许这才是丝绸之路无穷魅力的来源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