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匠们将步摇与花钗的形式结合,新创制出来一种步摇花钗:在花钗上吊坠步摇装饰。这种步摇花钗的别簪方式有四种,以插在发簪的前面、侧面、后面、顶端为区分标准。其中从侧面叉簪的代表图像,当属敦煌莫高窟第61窟(五代)供养人像。
步摇曾经是古代女性钟爱的一种装饰。“步摇”之名最早见于中国文献是战国宋玉所著《风赋》,其云“主人之女,垂珠步摇”,东汉刘熙所著《释名释首饰》解释步摇“上有垂珠,步则摇动也。”可见这种装饰品上有“垂珠”,随着佩戴者的步履而颤动摇曳,因而称为步摇。
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贵妇头上,可看到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步摇式样;目前可见最早的步摇构件,出土于江苏邗江甘泉山和河北定县两个东汉晚期墓。
学界研究步摇起源于中亚的大月氏,随着多民族迁徒和融合,传入河西走廊和中原地区,成为妇女钟爱的首饰。1979年阿富汗北部席巴尔甘(Shibarghan)发现公元一世纪前期金丘大月氏墓群,其中金丘6号墓出土一件金质步摇冠。东汉晚期中国受大月氏影响的爵兽式步摇,代替传统的垂珠式步摇成为命妇首饰,后经燕传入辽西,又向东传入朝鲜半岛及日本。
步摇以金银玉石等为构件,不仅是一种贵重华美的首饰,也具有礼制功能,其形制与质地往往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征,起初属于帝王后妃礼服的一部分,汉代以后逐渐流行民间。魏晋时的步摇多以黄金制成,一种呈花枝状,属单件首饰,使用时直接插在发髻上,流行于中原、南朝地区。单件步摇,顾恺之《女史箴图》中可以看到。另一种是与头冠合为一体的“步摇冠”,男女都可佩戴,主要流行于鲜卑聚居的燕代地区。辽宁北票县出土的鲜卑金步摇冠为迄今发现最完整、最华丽的步摇冠。
唐代的步摇多以金玉制成鸟雀之形,鸟雀口中衔一挂珠串。由于材质高贵、制作精美,簪步摇者都是身份高贵的女子。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石椁门扉上有妇女头戴翔凤衔珠步摇冠形象,冠前饰珍珠颜题,冠前后簪插有衔珠步摇簪。敦煌莫高窟第130窟(盛唐)甬道壁画《都督夫人礼佛图》,其中一女供养人也是头插衔珠步摇。1956年,安徽合肥南唐墓出土的“金镶玉步摇”和“四蝶银步摇”,均以纤细金银线编成,华贵而精美。宋以来,步摇一直是妇女的流行头饰,后随着社会变化服饰变革,步摇逐渐消亡。
步摇的流入,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民族迁徙。学者马雍对安息人、月氏人、康居人、天竺人在华史迹以及佉卢文史料和汉文文献进行考证后指出,东汉中期以后,中亚地区居民移居中国的一条路线是越葱岭来到敦煌,一些人还留居。敦煌出土汉简中有“元嘉二年”(152年)纪年,其中有残文可复原为“月氏人支诚”,可见步摇的出现,不是单纯作为商品或者工艺制作在丝绸之路上传播,而是伴随着多民族迁徙和融合,成为中国妇女钟爱的首饰。